坐站轉移訓練 |
時間:2023-07-12 09:58:08 點擊: 次 |
坐站轉移訓練 智能坐站康復機器人 坐站轉移是執行功能性活動中最常見的運動之一。對于下肢有運動功能障礙或平衡障礙等的患者來說,獨立完成從坐到站是康復訓練中基本的目標,是實現獨立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的重要前提,完成的質量好壞不僅影響著許多活動,還與步行效率、跌倒風險等相關。因此,進行有效的坐站轉移訓練尤為重要。 一、坐站轉移 由坐位到站起需要個體具有轉移重心的能力,即:將身體重心從一個相對穩定的坐位(臀部和雙足支撐)向前轉移到只有雙足支撐的較小平面內。為了完成這個平滑的轉移運動,身體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角動量和線動量,而這些動量會造成軀體處于潛在的不穩狀態中。因此,站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在驅動身體離開座位的同時,還要具備借助軀體節段間的運動和下肢肌肉的收縮來平衡身體重心的能力。
二、坐站轉移分期 從坐到站的這一過程總共分為4個時相: 1、體重轉移期/屈曲動量期: 從動作開始到臀部即將離開支撐面,這一期的開始伴隨著上身前屈產生水平方向的動量。在這一時期,身體是十分穩定的,盡管重心向前移動,但它仍在椅子座位和足的支持面內。肌肉的活動包括豎脊肌,它通過離心性收縮控制軀干向前的動作。 2、動量轉換期: 始于臀部離開座位,整個的動量是從水平到垂直的一個轉換,包括身體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運動,是一個關鍵的轉移期。由于在這個時相,支持面在椅子上轉移到僅用腿支撐期,所以要求精確的穩定性。在這一時相的肌肉活動是以伸髖和伸膝肌的共同激活為特征的。 3、上提期/伸展期: 以髖關節和膝關節的伸展為特征。這一時相的目標主要是垂直移動身體,由于重心轉移到足支撐的支持面內,穩定性要求較第2時相低。如若患者有異常模式或者聯合反應的介入,那就會有膝先伸直的情況。 4、穩定期: 它是緊接完成伸展動作的時期,身體重心到了兩髖連線的中點,垂直位置上身體已達到穩定狀態。 上圖為由坐位到站立位4個時期的運動,并且顯示了與每個時期相關的運動學和肌電圖模式。 三、影響坐站轉移的因素 影響動作執行的生物力學因素: 1、足不同擺放位置的力學效應 足擺放的位置決定了使重心位于雙足之上身體所需前移的距離。同時,足的位置是影響下肢產生多大肌力的主要因素。 ①在雙足后置,即踝關節在膝關節之后的情況下進行由坐到站要比雙足前置情況下更容易完成動作。足處于后置位時站起減少了身體前移的距離,并且與足前置相比,它需要髖、膝關節周圍肌群產生的力量更少。 ②足背屈姿勢下站起(大約足背與脛骨夾角75°)可以主動牽伸比目魚肌,這樣有助于保持比目魚肌的肌肉長度和延展性——這也是確?;贾撝氐牧硪粋€主要條件。 ③一足在另一足前方的站起運動增加了后方肢體的負重,相對減少了前方肢體的負重。 2、軀干旋轉的時機和速度 軀干的角動量,是身體水平動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有足夠的角動量可以易化下肢的伸展運動,減少下肢總肌力。 對于有神經系統病變的患者,站起過程會比較緩慢,這是由于軀干的角動量減少,缺少水平動量的易化作用,導致運動時間延長,需要的下肢力量更多。 3、座位的高度 在站起時,是髖關節屈曲以產生最大力矩。對于有關節疾病或內植假體的患者,站起時產生的壓力可能會加速髖關節的損傷,或使假體松弛。 從相對較高的椅子站起的同時雙足后置,可以明顯減小身體前傾時的屈髖角度,減少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力矩,并且,座位高度對膝關節產生力矩的影響要大于對髖關節?;颊哌€可以借助扶手站起從而減少髖部的力矩,使得站起更省力。 圖為隨著座位高度的增加,髖、膝、踝關節力矩的變化 4、上肢的作用 正常人當上肢受到限制時不存在站起困難的問題。但是,上肢活動范圍的變化確實對站起的動力學方面有影響。當上肢可以自由活動時,與上肢被限制的情況相比,下肢伸肌可以用更短的時間產生站起所需的力量。 四、坐站轉移訓練 1、坐站伸展前階段練習 ①坐站訓練時,治療師可在伸展前階段引導患者向前平移,而患者保持軀干上部伸展,同時軀干下部相對于髖關節向前屈曲。 ②桌子可以幫助練習當軀干下部在髖部向前旋轉時保持軀干上部伸展,為伸展前階段重心的水平移動做準備。 ③治療球能幫助患者學習如何在伸展前階段通過軀干下部在髖部向前旋轉時保持軀干上部伸展,來有效地完成重心的水平移動。 2、坐位離凳訓練 治療師位于患者患側,患者取適當高度端坐,雙足平行并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并使大腿中點位于椅子前部邊緣。囑患者雙足平行后移,使踝關節背屈約為75°(中立位為踝背屈90°,當踝背屈度為75°時,髖、膝肌群做功最少,最易站起),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 患者采取交叉式握手,雙臂前伸,上身前傾,重心前移,使臀部抬離凳子保持3~5s,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可給予幫助。 3、高坐位坐—站訓練 待患者重心及雙膝關節能充分前移后,坐于高位(約60cm的凳子上),囑患者將身體重心前移,抬高臀部并伸髖、膝關節完成起立動作,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可給予幫助。 4、標準坐位坐—站訓練 逐步降低椅子高度至標準高度(約46cm),患者首先屈髖,軀干伸直前傾,雙肩前移越過足尖,同時雙膝前移使重心位于足部,身體向前、向上站起;坐下時髖關節及膝關節屈曲,逐漸增加前傾角度,當接近座椅時,身體后移坐下,通過大腿伸肌群離心收縮使身體緩慢降低而坐下。 5、低坐位坐—站訓練 進一步降低椅子高度至30cm,患者雙腳后置,或偏癱患者可將健側腳較偏癱側腳前移一個腳掌,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可給予幫助。 6、增加難度 ① 在練習站起與坐下的過程中,可讓患者停止在其運動范圍的不同位置,要求患者可以停住且不失去平衡,還可以改變速度。 ② 可以讓患者握物站起 (拿著大小不等,重量不同的物體),在交談中站起。 ③ 可以讓患者從不同高度、不同軟硬程度的位置上練習站起與坐下。 思考:傳統坐站康復訓練往往需要治療師在旁輔助,易耗時耗力,且過程枯燥,有一定安全風險,那我們如何幫助患者更便捷、有趣、安全的進行坐站訓練呢? 智能坐站康復機器人 集評估與訓練為一體,專業應用于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老年人身體結構退行性改變所致的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下肢動態康復訓練??蓾M足不同治療需求患者的坐-站轉移及站立訓練,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肌力,擴大關節活動范圍,加強本體感覺輸入,促進身體協調性恢復,同時,預防長期臥床所致的關節攣縮、肌肉萎縮等并發癥,加快康復進程。 產品特點: ①智能觸摸一體機,輕松實現患者信息管理、評估與訓練設置,報告自動生成,實時效果反饋。 ②多種康復訓練模式,參數可調,滿足不同治療需求的患者康復訓練: 站立訓練模式; 坐-站轉移訓練模式:支持訓練、主動訓練、助力訓練、組合訓練。 ③不同題材游戲設計,增加訓練趣味性,提高患者訓練積極性,配對、計算、拼圖等益智類訓練項目,改善患者認知及邏輯思維能力。 ④足底內置壓力傳感器,實時采集分析患者下肢力量;足托角度可調,有效進行踝足矯正,預防足下垂。 ⑤環抱式安全保護裝置,保障患者訓練安全,提高訓練信心。 |
上一篇:了解肩關節半脫位 下一篇:“失用癥” 康復知識小科普 |